糖尿病早期可通过检测血糖、尿糖、体重、糖化血红蛋白及注意症状等方法进行自测,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1.检测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可以使用血糖仪在家中自行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应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2.检测尿糖
尿糖阳性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肾脏会将过多的葡萄糖滤出到尿液中,导致尿糖阳性。然而,尿糖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因为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尿糖阳性,如肾性糖尿、妊娠期等。因此,检测尿糖结果需要结合血糖检测结果来判断。
3.测量体重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体重的变化。如果没有刻意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量,体重却不明原因地下降或增加,应引起警惕。此外,腰围也是评估腹部脂肪分布和代谢健康的重要指标。男性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应小于85厘米。如果腰围超标,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其正常值为4%~6%。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提示近2~3个月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5.注意症状
糖尿病早期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疲倦、视力模糊等。然而,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血糖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自测血糖只能作为初步的筛查方法,如果怀疑有糖尿病或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