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冷病又称为疟疾,是经雄性按蚊叮咬、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而感染疟原虫引起的,该病临床表现可分为潜伏期、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
初次感染者在潜伏期会有乏力、头痛、四肢酸痛、不规则低热等前驱症状。
过了潜伏期后可进入发冷期,患者会出现畏寒症状,首先表现为四肢末端发凉,之后会感觉全身发冷、指甲发绀、颜面苍白、牙齿打颤,症状可能会持续10分钟,也可能持续1小时。
之后会进入发热期,患者体温会迅速上升,以间歇热为主,体温可高达40℃以上。高热患者会有抽搐、剧烈头痛、呕吐等表现。
而发汗期患者的颜面手心微微出汗,随后遍及全身,表现为大汗淋漓,2-3小时患者的体温可降低至35.5℃。
发冷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疟药物治疗,比如青蒿素、氯喹、奎宁、甲氟喹等。高热患者发热期以及退热后24小时应该多卧床休息,注意适当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