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般是指骨头断了。
骨折意味着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疼痛、受伤部位肿胀、出现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时还可能伴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直接暴力,如车祸撞击、重物打击等可直接导致骨折;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时的传导力;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也可能引起骨折。此外,还有病理性骨折,是由于骨骼本身存在疾病,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发生骨折。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询问病史,结合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具体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包括复位,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固定,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常用的有石膏、夹板、支具或手术内固定等;康复治疗,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骨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等,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
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遵循医嘱,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总体而言,大多数骨折经过恰当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部分严重骨折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