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造成尿血的原因有物理摩擦、嵌顿与压迫、尿液滞留、细菌滋生、肾积水等。
1.物理摩擦
结石在尿路内移动时,其锐利的边缘或不规则的表面容易与尿路黏膜发生摩擦,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这种物理性损伤是结石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嵌顿与压迫
当结石嵌顿在尿路狭窄处时,会对周围黏膜造成持续性压迫,引起黏膜水肿、充血甚至坏死,最终导致出血。
3.尿液滞留
结石阻塞尿路后,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尿液在尿路内滞留。长时间的尿液滞留会增加尿液中结晶物质的析出,促进结石的形成与增长,同时加重尿路黏膜的负担,易引发出血。
4.细菌滋生
结石内部及周围容易滋生细菌,形成感染源。细菌通过破坏尿路黏膜的完整性,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出血。
5.肾积水
对于肾结石患者而言,结石阻塞肾盂或输尿管可引起肾积水。肾积水会导致肾内压力升高,影响肾组织血液循环,造成肾组织缺氧、坏死,进而引发出血。
对于疑似结石尿血的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CT等进行确诊。影像学检查不仅能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量,还能评估尿路梗阻与积水的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