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其穴位的选择与运用在中医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见穴位有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神阙穴等。
1.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此穴为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对胃痛、呕吐、腹痛、便秘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同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2.关元穴
位于腹部下方,脐中下面3寸。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艾灸关元穴可治疗多种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阳痿早泄等,同时能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肾虚症状。
3.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处。气海穴是补气要穴,艾灸气海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对气虚体弱、腹痛、腹泻等症状有良好效果。此外,艾灸气海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4.命门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脐相对。命门穴是督脉的要穴,具有温补肾阳、强健腰膝的作用。艾灸命门穴可治疗腰痛、阳痿、遗尿等虚寒病症,同时能增强人体阳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5.神阙穴
即肚脐中央,为生命之根蒂,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艾灸神阙穴能温阳救逆、固脱回阳,对腹痛、腹胀、脱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此外,艾灸神阙还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全身具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