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握拳、屈伸手指、肌肉等长收缩、被动活动、前臂旋转、抗阻训练、增加活动范围、强化训练、功能性训练等,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1.术后早期:
握拳和屈伸手指:术后第1天开始,可进行握拳和屈伸手指的练习,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预防肿胀。
肌肉等长收缩: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进行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用力握拳、伸直手指等,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术后1-2周:
被动活动:当肿胀消退后,开始进行被动活动,如被动屈伸肘关节、肩关节等,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天2-3组。
前臂旋转:可以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如旋前、旋后等,每组10-15次,每天2-3组。
3.术后3-6周:
增加活动范围:逐渐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如肘关节的屈伸角度、肩关节的外展角度等。
抗阻训练:可以使用弹性带或哑铃进行抗阻训练,如屈肘、伸肘、外展等,每组10-15次,每天2-3组。
4.术后6周以后:
强化训练:继续进行抗阻训练,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功能性训练:开始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梳头、穿衣、拿取物品等,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复查和评估: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肱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同时,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肱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并且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应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建议,了解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风险。同时,家属或护理人员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其能够顺利完成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