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哮喘由过敏原引起,多在30岁后发病,儿童患病率较高,季节性明显,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过敏原主要为吸入物,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音,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治疗原则与内源性哮喘相似,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外源性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其发病机制与内源性哮喘不同。外源性哮喘的主要特点包括:发病年龄相对较晚,多数在30岁以后起病;儿童患病率较成年人高;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春秋季;多数患者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过敏原主要为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真菌孢子等;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音;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外源性哮喘的治疗原则与内源性哮喘相似,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外源性哮喘的重要方法之一,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患者逐渐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减轻或消除哮喘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外源性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如海鲜、牛奶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床上用品等。同时,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外源性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