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智齿可能引发多种口腔疾病,危害口腔健康,通常建议拔除,但可能出现术后出血、肿胀、疼痛等并发症。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恒牙列共有三十二颗牙,其中最后萌出的四颗第三磨牙(又称智齿),位于上下左右牙弓的最后方,因为萌出时间较晚,通常在18-25岁之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也可能只长1至2颗,或4颗全长出来。如果颌骨不够大,智齿就可能长不出来,这就是阻生智齿。阻生智齿可能会引发牙冠周围组织发炎,即智齿冠周炎。以下是阻生智齿的一些危害:
反复发作冠周炎:阻生智齿的牙冠周围软组织与牙齿之间存在较深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细菌,导致冠周炎反复发作。
龋齿:如果智齿的位置不正,与邻牙之间存在间隙,容易嵌塞食物,导致邻牙发生龋齿。
牙髓炎:阻生智齿可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破坏,使牙髓感染,引发牙髓炎。
邻牙牙根吸收、破坏:如果智齿萌出不足,位置不正,可能会压迫邻牙,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破坏。
牙列拥挤:阻生智齿可能会导致牙列拥挤,影响口腔的美观和功能。
下颌疼痛、开口受限:如果智齿萌出过程中,受到周围组织的阻碍,可能会导致下颌疼痛、开口受限。
关节弹响、疼痛:如果智齿萌出位置异常,可能会影响下颌骨的运动,导致关节弹响、疼痛。
因此,对于萌出异常或引起其他病变的智齿,通常建议拔除。拔除智齿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肿胀、疼痛等,但这些并发症通常是暂时的,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缓解。在拔除智齿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存在其他口腔疾病,需要先进行治疗,再拔除智齿。
总之,阻生智齿可能会引发多种口腔疾病,危害口腔健康。如果发现阻生智齿,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