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表现有:头部沉重四肢乏、大便粘滞、舌苔厚腻、关节不适。调理方法有:食疗(白扁豆粥、苡仁芡实粥、冬瓜粥)、艾灸(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拔罐。
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那么湿气重的表现有哪些?又该如何调理呢?
湿气重的表现有:
1.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头部沉重四肢乏是湿气在头部经络、关节的表现。
2.大便粘滞: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粘滞在肛门口,不易被冲走。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3.舌苔厚腻: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4.关节不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湿气重调理方法:
1.食疗:
白扁豆粥:炒白扁豆60克(或鲜白扁豆120克)、粳米100克同煮为粥,当作早晚点心。此粥健脾化湿、和中消暑,适用于脾虚湿困、食少便溏、暑湿吐泻。
苡仁芡实粥:苡仁30克、芡实20克、小米100克同煮为粥,可健脾祛湿、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虚湿盛、五更泄泻。
冬瓜粥:新鲜连皮冬瓜100克,粳米150克。将冬瓜洗净切碎,与粳米煮粥,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服。有清热利湿、解毒生津之效。适用于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痈肿、痔漏等。
2.艾灸: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达到平衡阴阳、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解溪穴等。
3.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湿气重的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此外,在调理湿气重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饮食应清淡,避免食用过多的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可多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红豆等。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4.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