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
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
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出血热主要分为五期: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恶心、呕吐、胸闷,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2.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3.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等症状。
4.多尿期: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尿液颜色变淡、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等症状。
5.恢复期:主要表现为体力逐渐恢复、食欲逐渐增加、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出血热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症状,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感染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