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关元、气海、神阙、八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祛宫寒,但要长期坚持,并注意保暖和饮食,孕妇及有炎症者禁灸。
艾灸以下几个部位最能祛宫寒:
1.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虚寒等妇科疾病有特效。
3.神阙穴:在脐窝正中,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
4.八髎穴: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艾灸八髎穴对宫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灸之可使胃气旺盛,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灸足三里穴有补益气血的效果。
6.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灸之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宫寒需要长期坚持,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愉悦。如果宫寒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孕妇及身体有炎症者禁止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