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确睡姿有仰卧位、侧卧位、对角线侧卧位、斜侧卧位、半坐卧位等。
1.仰卧位
平躺于床面,双腿自然伸直或微屈,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薄枕,高度为10-15厘米,使膝关节微屈15°-30°。有助于脊柱处于自然生理曲度,保持腰椎间盘受力均匀,避免局部过度压迫。
2.侧卧位
身体侧卧,双腿微屈,可在两膝之间夹一枕头,保持骨盆中立位。上侧手臂自然弯曲置于枕边,下侧手臂可伸直或微屈。侧卧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站立时减少约50%,还避免仰卧位可能导致的舌根后坠,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风险。
3.对角线侧卧位
在标准侧卧位基础上,将上侧腿伸直并向前稍倾斜,下侧腿保持微屈。上侧手臂可越过胸前搭在对侧床缘,形成对角线支撑。通过肢体对角线分布,能够减少腰椎扭转应力。此外,肢体伸展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4.斜侧卧位
身体向一侧倾斜30°-45°,下方手臂伸直支撑身体,上方手臂自然放置。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微屈并搭在下方腿上。通过身体倾斜,有助于降低腰椎间盘后方压力,对腰大肌紧张引起的腰痛有缓解作用。
5.半坐卧位
床头抬高30°-45°,双腿微屈或伸直。在腰部后方垫一软枕,保持腰椎生理曲度。适用于术后早期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需短期使用,主要是因为长期半坐卧位会增加腰椎前凸压力,加重椎间盘负担。
需要注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该避免高风险运动,如篮球、足球、举重等,以免加重腰部损伤组织的压力,对病情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虾、猪肝、胡萝卜等,能促进钙吸收,帮助腰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