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脊柱疾病,诊疗需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诊断
1.症状典型症状为腰痛,常为最先出现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下肢,多为单侧。还会有下肢麻木、无力,因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影响神经传导。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提示马尾神经受压。
2.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多为阳性,即患者仰卧,伸直下肢抬高,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此基础上,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踝关节,如果又出现放射痛为加强试验阳性。此外,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如腰5神经根受压,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3.辅助检查腰椎X线可观察腰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虽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但可排除其他骨质病变。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楚显示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及椎间盘退变程度,是诊断重要依据。
二.治疗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初次发作、病程短患者。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3-4周,症状缓解后戴腰围下床活动。持续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对神经根压迫,牵引重量及时间依患者情况调整。还可进行理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疼痛严重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能够减轻症状。
2.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等情况需手术。常用手术方式有单纯髓核摘除术、融合内固定术等。单纯髓核摘除术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无明显椎管狭窄患者;融合内固定术用于合并腰椎不稳等情况。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