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肿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情况包括外伤、营养不良、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下肢血管疾病等。
1.外伤
脚踝扭伤、撞伤等直接的外力损伤,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出现出血、水肿等表现,进而引起肿胀,通常伴有疼痛和活动受限。
2.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全身包括脚踝的水肿。
3.肾脏疾病
当肾脏功能出现异常,如肾炎等,会导致水钠潴留,身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脚踝乃至全身的肿胀,同时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压升高等症状。
4.心脏疾病
心脏功能不全时,尤其是右心衰竭,会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下肢包括脚踝处出现肿胀,患者往往还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
5.下肢血管疾病
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会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造成脚踝肿胀,久站后可能加重,抬高患肢可有所缓解。
如果发现脚踝肿了,且肿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心脏超声、下肢血管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在肿胀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