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计算胎动时,通常把胎儿连续动的一段时间算一次胎动,中间间隔5分钟以上再动,才算下一次胎动,这种计算方法是为了更准确地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情况。
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正常胎动次数可以反映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果将胎儿一次连续的动作拆分成多次计算,可能会导致胎动次数统计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胎儿的活动规律。
例如,胎儿可能会有一段较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一连串的翻滚、踢腿等动作,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连贯的活动过程,应计为一次胎动。只有当胎儿停止活动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明显的动作时,且与上一次动作间隔达到5分钟或以上,才将其视为新的一次胎动。
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孕妇可以更好地掌握胎儿的胎动规律。一般建议孕妇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数胎动,早、中、晚各1次,每次1小时。
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胎动次数约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约30-40次。如果胎动次数过于频繁或明显减少,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