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无明确关系,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可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其预后与病理类型、是否重视保护肾功能及治疗是否恰当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感染、注意休息、饮食注意、定期复查。
1.定义: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
2.临床表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3.治疗方法: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有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正常者应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饮食,即0.8g/(kg·d);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即0.6g/(kg·d)。
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恶化,应予以避免。
4.预后:慢性肾炎的自然病程变化很大,病理类型为重要的预后因素,但也与是否重视保护肾功能及治疗是否恰当有关。
5.预防:
避免感染:感染是加重肾炎病情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