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药物主要有唑类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和其他抗真菌药物三类,使用时需遵循医嘱并注意个人卫生。
1.唑类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
咪康唑: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如念珠菌属、着色真菌属、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等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
酮康唑: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真菌和真菌纲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2.制霉菌素:多烯类抗真菌药,具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高,其作用机制与两性霉素B相似,主要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相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以致重要细胞内容物漏失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3.其他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属有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曲霉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枝孢霉属、毛霉菌属等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抗真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说明书的用药方法使用。同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和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或洗液,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真菌药物应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