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后食疗应注意饮食调整、补充营养,少量多餐、避免油腻、注意食物卫生,根据个体差异调整。
小儿肠炎后,食疗是帮助其恢复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儿肠炎后的食疗建议:
1.饮食调整:
初期:在发病后8~12小时内,患儿可吃流食,如浓米汤、淡果汁、去油肉汤、蛋花汤等。
好转期:可改为低脂少渣半流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恢复期:腹泻完全停止后,可吃一些软饭、馒头、面包等,但仍应注意食品不宜过于油腻。
2.补充营养:
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水分充足,含有一定的热量,易于消化吸收。
焦米汤:将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黄,再加水和适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状即可。焦米汤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结构还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胡萝卜汤:取新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喝汤、吃胡萝卜。
3.注意事项: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
避免油腻:少吃或不吃油炸、油煎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等食物。
注意食物卫生:保持食物的新鲜和清洁,避免食用过期或受污染的食物。
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食疗时,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小儿肠炎后的食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卫生,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