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的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症,主要分为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三类,病因包括自身免疫、碘摄入过多、垂体性甲亢等,症状有心悸、出汗、手抖、体重下降、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眼部症状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
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亢的主要分类有:
原发性甲亢:最常见,是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有眼球突出,故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
继发性甲亢:较少见,如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亢,病人先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年,以后才出现甲亢症状。腺体呈结节状肿大,两侧不对称,无突眼,易发生心肌损害。
高功能腺瘤:少见,甲状腺内有单发的自主性高功能结节,病人无突眼。
以下是关于甲亢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甲亢的80%。它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常发生于既往曾有过甲亢、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后的患者。由于甲状腺内存在多个自主性高功能结节,可自主性地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的发生。
碘甲亢:由于过量摄入碘所致。长期服用含碘的药物或食物,如胺碘酮、海带、紫菜等,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垂体性甲亢:由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多,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多由于垂体肿瘤或下丘脑疾病引起。
其他原因:如妊娠、哺乳期一过性甲亢,以及某些药物(如多巴胺、糖皮质激素等)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甲亢的发生。
2.症状:除了前面提到的心悸、出汗、手抖、体重下降等代谢亢进症状外,甲亢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
消化系统: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等。
精神神经系统:焦虑、烦躁、失眠、易激动等。
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球突出、畏光、流泪、复视等。
3.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史,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测定血清T3、T4、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甲状腺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4.治疗: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甲状腺功能状态、有无其他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复发或有禁忌证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或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5.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避免摄入过多的碘,如避免食用含碘盐、海鲜等。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妊娠期间的甲亢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胎儿的健康。
总之,甲亢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甲亢,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