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栀子和山栀子功效无明显区别,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略有不同。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水栀子和山栀子在功效上并无明显区别,但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上略有不同。
使用禁忌: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利福平、红霉素等药物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同用,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等药物同用,以免增强药物的毒性。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苯巴比妥、地西泮、硝西泮等药物同用,以免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同用,以免引起心律失常。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不宜与阿托品、颠茄酊等药物同用,以免引起中毒。
使用方法: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可水煎服,每次用量为3-10克。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可制成丸剂、散剂、片剂等剂型服用。
水栀子和山栀子均可外用,可将其研末调敷或制成栓剂使用。
识别技巧:
水栀子和山栀子的果实均呈椭圆形或近球形,长1.5-3.5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呈红黄色或棕红色,有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支。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柄。果皮薄而脆,种子多数,扁圆形,集结成团。气微,味微酸而苦。
水栀子和山栀子的果实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栀子苷、京尼平苷、西红花苷、熊果酸、胡萝卜苷、黄酮类、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使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镇静、催眠等多种药理作用。
关键信息:水栀子和山栀子均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两者在功效上并无明显区别,但在使用禁忌、使用方法和识别技巧上略有不同。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与某些药物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