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尿床可能和尿崩症、充盈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疾病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尿崩症
尿崩症通常是因为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者肾脏对此种激素不敏感所致,常见症状为大量排尿、大量饮水、烦躁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尿床的现象。患者确诊为尿崩症后应该积极按照病因治疗,尽量改善预后,去除不适症状。
2、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患者在膀胱极度充盈的状态下,由于膀胱内的压力超过尿道括约肌的阻力,可导致尿液溢出,当尿液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尿液则无法受神经控制,可能会不自主溢出,从而表现为尿床。大部分患者经正规治疗后,症状能得到缓解,可以获得良好预后,无需过度担心。
3、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尿频等为主要症状的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多与排尿功能退化、焦虑紧张过度、神经中枢异常等有关。患者可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有时会表现为尿床。此病一般无法根治,但是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且注意日常生活管理的情况下,通常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睡眠障碍等并发症。
此外,36岁尿床还可能是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