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内侧脚踝下方肿痛可能和急性损伤、踝部筋膜炎、足踝关节炎等原因有关,可针对性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急性损伤
如果在日常活动、运动的过程中,双脚内侧不小心撞到坚硬的物体,脚踝可因为局部软组织损伤,肌肉充血、水肿刺激神经而产生肿痛症状。
应注意停止活动,多休息,适当将双脚抬高于心脏平面,促进血液回流后,可起到减轻肿痛的作用。症状明显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地奥司明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消肿止痛治疗。一般经过规范化治疗后,能够逐渐恢复症状,不用过于担心。
2、踝部筋膜炎
脚踝下方的筋膜如果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可使局部微循环障碍,因肌肉充血水肿而产生肿痛症状。
适当采取体外超声、微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消除筋膜炎症,减轻肿痛不适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塞来昔布、盐酸乙哌立松、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起到减轻局部炎症、改善肌肉紧张、缓解肿痛症状的作用。当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经过医生判断有必要做手术治疗时,可做足底神经松解术、软组织松解术等,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3、足踝关节炎
足踝关节炎大多是由慢性劳损引起,当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发生纤维性改变,加重对软骨基质的损害,滑膜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下时,即可引起脚踝下方疼痛、肿胀。
足踝关节炎期间,首先要避免负重,适当多卧床休息,加强膳食营养,补充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萘丁美酮、氢化可的松或者美洛昔康等药物,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炎症,减轻肿痛症状。也可以采取红外线照射、微波等物理治疗消除炎症,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考虑关节镜融合术、截骨术等手术治疗,术后注意定期来医院检查。
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是踝关节骨折、痛风性关节炎以及银屑病性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的。当身体出现异常问题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加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