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是胃的结构的一部分,容易发生病变,引起胃窦炎、胃窦溃疡、胃窦癌,不同的疾病病因也有区别,详情如下:
1、胃窦炎
胃窦炎是发生在胃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有应激、药物刺激、酒精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以上因素会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受到损害后,局部被胃酸侵蚀会引起糜烂、出血。胃窦炎不是严重的疾病,大多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且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癌变的风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就医随访。
2、胃窦溃疡
引起胃窦溃疡的因素较多,如胃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石症、克罗恩病等胃肠内疾病会导致胃黏膜结构被破坏,胃黏膜自身修复能力不足时,会引起胃窦溃疡。其次,肝硬化、慢性胰腺炎、尿毒症、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胃肠外疾病也可能会发生胃窦溃疡。针对病因治疗后,胃窦溃疡可以得到治愈,患者大多预后良好。若患者不配合治疗,会造成症状反复发作,会引起胃黏膜穿孔、出血的可能,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胃窦癌
胃窦癌是胃癌的一种,是指肿瘤发生在胃窦部。胃窦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等,上述因素会导致胃黏膜细胞不断被破坏、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细胞会发生转化,形成核异质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当体内抑癌基因失活时,此类细胞会出现无限制扩增,还会具备浸润及转移能力。早期胃窦癌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远期生存率。中晚期患者会因为癌细胞浸润、转移,导致预后较差,但患者不要过度消极,积极树立治疗信心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