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该病患者应注意以下护理事项:
1.病情监测
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
观察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口唇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观察咳嗽情况:注意咳嗽的性质、频率和有无痰鸣音,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水,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
口腔护理: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对症护理
发热护理:体温低于38.5°C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体温高于38.5°C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咳嗽护理:咳嗽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塞护理:鼻塞时,可使用温热毛巾敷鼻,缓解症状。
4.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5.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讲解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6.特殊人群护理
儿童: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情况,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老年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孕妇:如有发热,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营养均衡。
慢性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生活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