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累及邻近器官,重症患儿可并发肺炎等,需积极防治。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感冒患者等。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部的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支气管、中耳、鼻窦炎等,有时鼻咽部症状已经好转,但却出现咳嗽等气管、支气管炎表现。少数重症患儿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因此需要积极防治。
1.病因
病毒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本病。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患本病后易并发肺炎。
2.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证据,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3.预防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