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痛可能由肛裂、痔疮、肛管炎、肛周脓肿、肛窦炎、直肠癌等引起。
1.肛裂
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见。肛裂好发于肛管后中处,若肛管侧方有肛裂,或有多个裂口,应想到可能是肠道炎性疾病的早期表现。肛裂的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便血和便秘。
2.痔疮
内痔或混合痔均可引起肛门疼痛,多发生在排便时或排便后。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也会导致肛门疼痛。
3.肛管炎
肛管炎是长期的粪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并且还会出现排便困难等。
4.肛周脓肿
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主要症状是肛门疼痛、肿胀、发热,有时还会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肛窦炎
肛窦炎是指肛窦部的炎症性病变,是引起肛门部下坠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肛窦炎还常伴有肛门部瘙痒、不适等症状。
6.直肠癌
肛管直肠癌破溃感染,或肛管皮肤裂伤后感染,也会导致肛门疼痛。
如果出现大便肛门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出现大便肛门痛时,应特别关注。孕妇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肛门清洁等方法缓解症状。儿童出现大便肛门痛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肛裂、肛周脓肿等疾病。老年人出现大便肛门痛时,应警惕直肠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