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
首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使其舒张,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例如硝酸酯类药物,能有效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
其次,降低心肌耗氧量。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等方式,减少心肌对氧气的需求,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即使供血相对不足,也能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β受体阻滞剂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能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再者,改善心肌代谢。某些抗心绞痛药可以优化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增强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有助于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最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心绞痛的发生往往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关,部分药物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预防心绞痛的进一步恶化。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更好地控制心绞痛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