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等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是其重要基础。当斑块破裂时,会引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迅速阻塞血管,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
(3)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与炎症、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较薄等因素有关。炎症反应可促使斑块破裂,而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薄则使斑块更易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发生破裂。
2.症状表现多样且可能不典型: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但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上腹部不适等,增加了诊断难度。
(5)这是因为不同个体对心肌缺血的感受和反应存在差异,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其症状可能更为隐匿。
3.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等是重要手段。
(7)心电图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特征性改变,但有时也可能不明显或呈动态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升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4.治疗强调争分夺秒:包括紧急再灌注治疗、药物治疗等。
(9)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旨在尽快开通阻塞血管,恢复心肌灌注。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用于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
5.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梗死面积、治疗及时性、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
(11)梗死面积越大,预后往往越差。早期积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而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和不良预后。
总之,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等措施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