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常见表现有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及贫血、内分泌失调、门静脉高压、腹水、脾脏肿大等。
1.全身症状
肝硬化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疲倦和乏力。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是最常见的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由于肝硬化引起胃肠充血,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3.出血倾向及贫血
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淤斑和胃肠黏膜糜烂出血等。出血倾向主要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亦有关。患者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由营养缺乏、肠道吸收功能低下、脾功亢进和胃肠道失血等因素引起。
4.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紊乱有雌激素、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增多,主因肝功能减退对其灭能作用减弱,而在体内蓄积、尿中排泄增多;雌激素增多时,通过反馈机制抑制垂体前叶机能,从而影响垂体-性腺轴及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
5.门静脉高压
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尤以食道静脉曲张最危险。由于曲张静脉的血管壁薄,很易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6.腹水
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
7.脾脏肿大
脾脏多为中度肿大,部分可达脐下。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脾脏可暂时缩小,甚至不能触及。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如果怀疑有肝硬化,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肝硬化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