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固醇偏高一般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5.17mmol/L。
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父母如果存在总胆固醇偏高的情况,其后代出现总胆固醇偏高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这可能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的基因突变有关,从而影响总胆固醇的代谢。此外,长时间摄入过多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如鸡肝、鸡心、汉堡、牛肉、猪肉、鸡蛋黄等,以及油腻的食物,都可能导致身体摄入的胆固醇过多,进而引起总胆固醇偏高。还有长时间吸烟、饮酒、精神紧张、体重超标、运动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总胆固醇的代谢,导致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某些疾病,如阻塞性黄疸,容易导致胆汁排出障碍,进而引起脂蛋白以及肝内胆固醇合成过多,从而导致总胆固醇偏高。此外,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可能出现总胆固醇偏高的情况。
总胆固醇偏高可能使体内的血液流速减慢,甚至使血管发生堵塞,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总胆固醇偏高还可能使肝脏等位置受到损伤,导致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囊肿等。在病情较严重的情况下,总胆固醇偏高还可能使肾脏等位置受到损伤,导致肾脏疾病,如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建议患者避免过多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鱼子、蛋黄等,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同时还需要增加运动,有利于消耗胆固醇,改善内皮功能。如果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能使总胆固醇降至正常范围,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