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关节肿痛可能由外伤因素、关节炎、感染、痛风等多种原因引起。
1、外伤因素
如扭伤、撞伤等可导致脚踝关节损伤,引起肿痛。当脚踝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会造成韧带拉伤、骨裂甚至骨折等情况,使得局部组织受损,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肿胀和疼痛。
2、关节炎
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侵袭关节,导致脚踝关节滑膜炎症、增生等,出现肿痛、僵硬等表现;骨关节炎多由于关节退变、软骨磨损等引起,在脚踝关节处也可出现疼痛和肿胀。
3、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也可能波及脚踝关节。比如化脓性关节炎,细菌侵入关节腔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
4、痛风
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脚踝关节可能受累。急性发作时会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和肿胀,常夜间发作,多与高嘌呤饮食等有关。
缓解措施如下:
1、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没有骨头和肌腱韧带的损伤,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消炎,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
2、冷敷
适用于肿痛的前期,此时踝关节局部皮温可能高于其他部位,冷敷可以改善血管的扩张,减慢炎症的扩散。
3、固定
对踝关节予以固定,一般可以选用绷带、胶布或石膏进行外固定,以减少关节活动,促进愈合。
如果出现脚踝关节肿痛,应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和过度活动。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X线、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