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走了几天了突然又来血了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内分泌失调、宫颈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排卵期出血
女性在月经干净后会进入排卵期,此时由于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可能会导致少量子宫内膜脱落,从而引起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可自然停止,无需特殊处理,平时使用清水适当的清洗外阴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2.内分泌失调
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异常,影响子宫内膜组织的正常脱落,从而引起月经结束后又出血。女性应该避免进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芥末、生鱼片、冰激凌等。同时,保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能够帮助内分泌恢复。
3.宫颈炎
宫颈炎疾病期间会导致宫颈黏膜组织不断受到炎性物质的刺激,影响正常的月经周期,造成阴道不规则出血。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意见下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帮助控制感染,促进病情恢复。
4.子宫内膜息肉
自身患有子宫内膜息肉,会造成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经间期出血等症状。若息肉较大,女性需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生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帮助切除赘生物,促进月经恢复正常。
5.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也可能会影响内膜正常增生、剥落、出血,导致月经不规律、经间期出血等症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等,可以改善月经异常症状,以免病情持续性加重。
6.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展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当肿瘤侵犯血管时,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发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需要考虑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宫颈锥切手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等,从而减轻癌症症状和控制出血。
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应该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染。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等,以免加重出血症状。如果出血持续不止,或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病情给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