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腰痛可能是子宫收缩、情绪压力、腰肌劳损、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导致,可以采取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措施。
1.子宫收缩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引发子宫收缩,以促进经血排出。当子宫收缩强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可引发腰部及下腹部肌肉的协同紧张,导致局部乳酸堆积和神经末梢敏感性升高,表现为阵发性酸痛或痉挛性疼痛。
可以采用40-45℃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2.情绪压力
长期情绪压力通过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促使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释放,导致腰背部竖脊肌群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进而引起腰部疼痛感。
每日进行10-15分钟正念冥想,通过呼吸调节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此外,每周3次瑜伽或普拉提训练,能够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缓解腰背部张力。
3.腰肌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腰背部肌纤维发生透明变性,肌筋膜间形成粘连带。经期盆腔静脉丛充血使腰骶部神经根受压,同时子宫内膜释放的前列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腰部肌肉,引发继发性肌紧张。
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采用揉捏法、弹拨法松解腰方肌、髂腰肌等紧张肌群,每次治疗10-15分钟。还可以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负荷运动,增强竖脊肌耐力,改善肌肉失衡。
4.盆腔炎
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盆腔组织炎症,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和粘连。经期免疫力下降,病原体更易繁殖;同时,盆腔充血加重炎症部位的刺激和压迫,引发腰深部钝痛或坠胀感,可能放射至大腿根部。
盆腔炎患者应该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抗炎药物,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疼痛症状。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于子宫外,如卵巢、盆腔腹膜,经期异位内膜出血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粘连和瘢痕。异位病灶直接刺激周围神经,或通过粘连牵拉神经导致腰部疼痛。
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通过手术切除妊娠囊,及时阻断异位妊娠的进展,避免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导致的急性失血性休克。
建议月经期间出现腰部持续性疼痛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疾病,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