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可将其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三类,严重的传导阻滞可能需安装起搏器治疗。
1.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但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包括I型和II型。I型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II型表现为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活动完全独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2.室内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延长,大于0.12秒,I、V5、V6导联R峰时间延长,V5、V6导联常出现宽而深的S波。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延长,大于0.12秒,V1、V2导联呈rsR'型,V5、V6导联S波增宽,有明显的切迹。
3.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当窦房结冲动传导受阻时,交界区发放冲动控制心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为40~60次/分,PR间期可正常或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严重的传导阻滞,可能需要安装起搏器治疗。此外,一些药物、电解质紊乱、心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传导阻滞,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传导阻滞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
如果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传导阻滞。同时,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