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规律容易得胃病,主要与胃酸分泌问题、胃黏膜修复问题、胆囊收缩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有关。
1.胃酸分泌问题
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肠消化的生物钟,当进食时,胃酸和胃蛋白酶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胃黏膜修复问题
胃黏膜的修复也需要有规律的饮食来提供营养支持,如果经常饮食不规律,胃黏膜就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长期下去容易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3.胆囊收缩问题
饮食不规律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胆汁在胆囊内储存,进食后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如果饮食不规律,胆囊收缩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胆汁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导致胆结石等疾病。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为了保护胃肠健康,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同时,还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兰花、橙子等,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韭菜、生姜、火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