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形成与卵巢周期性排卵、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有关,表现为经血、周期性和经量。情绪、寒冷刺激、节食、嗜烟等因素可影响月经。
1.月经的形成:
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每月会发育一批卵泡,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排卵后,卵子如果受精,黄体形成并分泌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萎缩,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剥落,即月经来潮。
2.月经的表现:
经血:一般为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周期性: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
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3.影响月经的因素:
情绪: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
寒冷刺激:起居无度、经期受寒冷刺激,会使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
节食:过度节食,由于机体能量摄入不足,造成体内大量脂肪和蛋白质被耗用,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碍而明显缺乏,影响月经来潮,甚至经量稀少或闭经。
嗜烟:香烟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失调。
总之,月经是女性生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出现月经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女性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维持月经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