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快完时肚子疼可能是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痛经:
原发性痛经: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继发性痛经:多发生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开始,经期第1日最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可伴有性交痛、下腹坠痛、性交后疼痛、月经异常、低热、白带增多等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多位于下腹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后消失。
性交痛: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多位于直肠子宫凹陷陷窝、阴道直肠隔,常于月经来潮前性交时发生。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
其他:还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以及周期性血尿、周期性肠梗阻等。
3.子宫腺肌病: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多位于下腹正中,也可放射至腰骶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至月经结束后逐渐缓解。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患者可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
其他:还可出现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低热、白带增多等症状。
4.盆腔炎性疾病:
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伴有异味。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其他:还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5.其他:
子宫肌瘤: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下腹坠胀、疼痛。
卵巢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后期,可出现下腹突然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如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癌等,也可引起下腹疼痛。
总之,月经快完了肚子疼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青春期少女和有痛经史的已婚妇女,更应多加关注。青春期少女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已婚妇女应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经期性交。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如果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