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北方冬春季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可由病原体感染、吸入羊水等引起,可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试验、病原学检查等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可通过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等措施实现。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
症状:
发热:大多数较高。
咳嗽: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症状。
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
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
肺部固定湿啰音:多在咳嗽后才能听到。
分类:
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霉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等。
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小于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个月至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大于3个月)。
病情分类:轻症肺炎(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检查:
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C反应蛋白试验:在细菌性肺炎时,C反应蛋白值常大于10μg/ml,而在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多正常。
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细菌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体检测等。
胸部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肺炎,并可了解肺部病变的程度。
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以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重症患儿进食困难者,可给予肠道外营养。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如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等。
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
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
防止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避免交叉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