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反流性胃炎是胃切除术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因是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碱性肠液反流、胃窦切除等,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腹胀、恶心、呕吐、贫血等,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碱性反流性胃炎是胃切除术后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是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肠液反流,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其主要病因包括:
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胃大部切除术后,幽门括约肌被切断,失去了防止胆汁反流的作用。
碱性肠液反流:碱性肠液中的胆汁、胰液等成分反流进入胃内,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胃窦切除:胃窦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部位,胃窦切除后,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胃内pH值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和内毒素释放,从而损伤胃黏膜。
其他因素:胃排空延迟、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也可能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有关。
碱性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
上腹部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呈烧灼样或钝痛,可放射至背部。
上腹部烧灼感:常于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仰卧或躯体前屈时加重。
腹胀、恶心、呕吐:常于餐后加重,呕吐物多为胆汁。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诊断碱性反流性胃炎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胃黏膜活检可发现炎症细胞浸润和肠化生。
治疗碱性反流性胃炎的方法主要包括: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药物治疗: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胆道分流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碱性反流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应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