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子宫收缩异常、精神神经因素等;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主要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经期保暖、保持心情愉悦、注意经期卫生、适当运动等。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以下是关于痛经的一些知识: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
前列腺素含量升高:PGF2α含量升高时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子宫收缩异常:原发性痛经患者常有子宫收缩异常,常表现为子宫收缩频率增加、收缩幅度增大、持续时间延长。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患者对疼痛过分敏感。
其他:痛觉过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继发性痛经的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继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异位的子宫内膜可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局部组织,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
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可导致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盆腔炎:盆腔炎可导致盆腔充血、粘连,引起下腹坠胀、疼痛,在月经期可加重。
其他: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宫内节育器等也可引起痛经。
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经:
一般治疗: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经期可适当休息,下腹热敷,可缓解子宫痉挛,促进经血排出,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可口服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酮洛芬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子宫收缩,缓解痛经。
继发性痛经:
对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使用孕激素、雄激素、GnRH-a等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使用达那唑、孕三烯酮等药物治疗,盆腔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等。
预防:
经期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可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紧张。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原发性痛经多为功能性的,可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缓解;继发性痛经多为器质性病变引起,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