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主要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骨骼病变,其症状包括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预防的关键是孕妇和婴幼儿及时补充维生素D。
幼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骨骼病变。以下是幼儿佝偻病的一些常见症状: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用手指按压时颅骨内陷,松手后颅骨又弹回,犹如按乒乓球,故又称为乒乓头。
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称肋串珠;胸骨前凸,形似鸡胸;严重时可使胸廓前后径加长,形成佝偻病串珠。
四肢: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会站走后,腿部因负重可出现弯曲畸形,呈“O”形或“X”形腿。
2.肌肉松弛:
腹部膨隆,如蛙腹。
脊柱弯曲:可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
3.神经精神症状:
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常伴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导致枕部秃发,形成枕秃。
重症患儿可出现抽搐、喉痉挛,甚至引起窒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同时出现,而且佝偻病的症状在早期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幼儿佝偻病,预防更为重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以满足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并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此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天,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IU/天;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天,均补充至2岁。
总之,幼儿佝偻病对孩子的健康危害较大,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要注意预防,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