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是指在脊柱椎体的边缘形成了额外的骨质。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通常是由于脊柱长期承受压力、磨损、退变等因素导致。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变变薄,椎体间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机体为了维持稳定,就会在椎体边缘形成新的骨质来增强支撑。
多数情况下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当增生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若压迫到周围神经、血管等,还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
目前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磁共振成像(MRI)等进行诊断。X光可发现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改变,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增生的细节和形态,MRI则对周围软组织的情况评估更有优势。
如果没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注意日常脊柱保养。当出现症状时,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若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来去除增生骨质、解除压迫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负重,适度锻炼脊柱周围肌肉,可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