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槽牙后面的肉肿了考虑是食物嵌塞、牙龈创伤、口腔感染以及智齿发炎、牙周炎等因素引起的,需针对具体原因规范处理。
1.食物嵌塞
在咀嚼过程中,如果有食物残渣嵌塞在后槽牙与牙龈之间,长时间未清理,会引起牙龈肿胀和疼痛。
如有食物嵌塞,应及时用牙线或牙签清理,避免长时间残留引起炎症。
2.牙龈创伤
刷牙方式不正确、使用硬毛牙刷或咬硬物等,都可能造成牙龈创伤,进而引起肿胀。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软毛牙刷和适合自己的牙膏,同时应避免咬硬物、用牙咬瓶盖等行为,以免损伤牙龈,还应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
3.口腔感染
口腔内细菌繁殖过多,或者口腔卫生习惯不佳,可能导致口腔内感染,进而引发后槽牙后面的肉肿。
若存在细菌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甲硝唑、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等,以帮助控制感染,从而改善肿胀表现。
4.智齿发炎
后槽牙后面的肉肿,常见原因之一是智齿(第三磨牙)周围的牙龈发炎,即智齿冠周炎。这通常是因为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导致周围牙龈组织被压迫,从而引发炎症。
智齿发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若智齿频繁发炎,需及时就医将智齿拔除。
5.牙周炎
牙菌斑、遗传、内分泌、白细胞数目和功能等因素均可能引起牙周炎,从而导致后槽牙后面的肉出现肿胀现象。
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红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若牙周炎比较严重,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术式为牙周翻瓣手术、软组织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
后槽牙后面的肉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