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槽牙一咬合就疼可能由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牙本质过敏以及其他原因引起,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牙龈发炎、肿胀,甚至引起面部肿痛。在急性炎症期,可口服抗生素(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和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同时,使用漱口水含漱,保持口腔清洁。待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智齿。
2.根尖周炎
牙髓炎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根尖周炎。根尖周炎时,患牙会有咬合痛、自发性疼痛,甚至面部肿胀。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即去除牙髓,根管消毒和充填,以消除炎症。
3.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多由菌斑、牙结石等引起。牙周炎可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在急性炎症期,也会出现咬合痛。治疗牙周炎需要进行洁治(洗牙)和刮治,去除牙结石和菌斑,并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等)控制炎症。同时,还需要定期洗牙和维护。
4.牙本质过敏
牙齿过度磨耗、楔状缺损等可导致牙本质暴露,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等)通过牙本质小管刺激牙髓,引起疼痛。可使用脱敏牙膏刷牙,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脱敏剂治疗。
5.其他原因
龋齿、牙隐裂、牙外伤等也可能导致后槽牙咬合痛。
止痛只是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后槽牙咬合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面部肿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诊断,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