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
肝细胞变性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变之一,表现为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其中,肝细胞肿胀是由于肝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气球样变是由于肝细胞内糖原等物质积聚,使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嗜酸性变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胞质内嗜酸性物质增多。
肝细胞坏死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个重要病理变化,根据坏死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分为溶解性坏死和灶性坏死。溶解性坏死是指整个肝细胞坏死,仅剩少数细胞残留;灶性坏死则是指肝细胞局灶性坏死,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
炎症细胞浸润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个特征性病变,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浸润肝脏,释放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等物质,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伤。
除了上述基本病理变化外,病毒性肝炎还可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并发症。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消退后,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质地变硬;肝硬化则是指肝脏长期反复损伤后,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