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虽然都属于心系疾病,但在病因、症状、检查和治疗上都有区别。
1.病因:
稳定性心绞痛:主要由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却未能有效扩张,从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
2.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胸部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3.检查:
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T改变,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或压低,心肌酶学检查可升高,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室壁运动异常。
4.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一般治疗包括休息、戒烟、低脂饮食等,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必要时可进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总之,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虽然都是心系疾病,但在病因、症状、检查和治疗上都有区别,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