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其疼痛部位也有所差异,具体分析:
1.下壁心肌梗死
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并伴有恶心、呕吐,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诊为牙痛、偏头痛、颈椎病等。
2.前壁心肌梗死
疼痛可出现在胸前区,范围如手掌大小,界限不明确,可向左肩、左臂放射,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伴有濒死感。
3.侧壁心肌梗死
疼痛可出现在胸前区,且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无名指和小指,有时还可放射至左颈部、咽部或下颌部。
4.正后壁心肌梗死
疼痛可出现在背部,尤其是背部正中,可伴有上腹部疼痛。
5.右心室心肌梗死
疼痛可出现在颈部、下颌、右上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疼痛部位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吸烟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肌梗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