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史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
1.症状:
剧烈的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放射,持续时间较长,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呼吸困难:可能伴有喘息、憋气等症状。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
其他症状:如出汗、乏力、心悸等。
2.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
肥胖。
缺乏运动。
家族遗传史。
3.检查:
心电图:可发现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心肌酶学检查:心肌梗死时心肌酶水平会升高。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等药物。
介入治疗: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
5.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定期体检: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6.注意事项:
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就医。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循医嘱服药。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