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心理问题等并发症,需要采取早期活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被动活动、勤翻身、多喝水及心理支持等预防措施。
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会使下肢静脉血流减缓,容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可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肺部感染: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肌无力,排痰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3.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会使尿液在膀胱内潴留,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褥疮:长期卧床会使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形成褥疮。
5.肌肉萎缩: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使肢体活动能力下降。
6.关节僵硬:长期卧床会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挛缩,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活动度。
7.心理问题:长期卧床会使患者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早期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被动活动:定期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勤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皮肤长期受压,预防褥疮的发生。
5.多喝水: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6.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