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菌是胃炎主要病因之一,可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还与胃肠道外疾病有关,治疗采用四联疗法,具传染性,应注意饮食卫生。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旋菌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大多数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可检出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感染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泛酸、嗳气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胃炎、胃溃疡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相似。
此外,幽门螺旋菌感染还与一些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对于幽门螺旋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为10~14天。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可以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旋菌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碗筷、水杯等。此外,家庭成员中如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者,应同时进行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幽门螺旋菌是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后可能无任何症状,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有幽门螺旋菌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